之難造句
1、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李綠園
2、志之難也,不再勝人,在自勝。
3、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4、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韓非子
5、吸煙乃酗酒之難弟,萬惡之根源。詹姆斯一世
6、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難,失之難。
7、治國之難在于知賢而不在自賢。列子
8、此言疾之難忍,急之難行也。
9、賢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盡而不亂。故治國之難,在于知賢而不在自賢。
10、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
11、言之難盡,而試之易知也。傅玄
12、非知之難也,處之則難也。
13、念人之善、揚人之長、量人之難、幫人之過。
14、變法之難,在去其舊染矣,而能別擇其故所善者葆而存之。
15、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老子
16、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吳兢
17、醫生之難也就在這里。
18、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19、“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20、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李白
21、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22、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
23、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24、成功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
25、了解持家難處的女性,較易明白治國之難處。
26、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
27、非成業難,得賢難;非得賢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任之難。
28、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29、運筆之難,難在要用柔軟筆毛寫出一波三折剛健的筆意來。
30、求知己于朋友易,求知己于妻妾難,求知己于君臣則尤難之難。
31、這件事錯綜復雜,雖經多方核查,仍給人以撲朔迷離之感,使之難明真相。
32、面對處世和交友?智者急人之難,愚人一毛不拔;智者努力改變自己,愚人努力改變別人;智者肯為別人著想,愚人只替自己打算。
33、他們為了回家不惜代價,不辭辛勞。買票如此之難,求人不如求己。
34、今我睹酒之難窮也,吾非至于酒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35、運筆之難,難在要用柔軟筆毛寫出一波三折剛健紡筆意來。
36、軍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黃河之難,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37、徒有萬般“羨魚”心,而無一絲“結網”意,結果定會一事無成.這道理雖然淺顯,但實際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認識到的.有的人希望成為愛迪生式的“發明大王”,可是卻畏于鉆研科學知識之難;有的。
38、回民中豈絕無稍知極思自拔來歸者,然久處賊巢,既苦頭目之侵凌迫脅,甫離巢穴,又畏漢民之報復尋仇,當生死莫卜之時,靡不依違其間,以求茍免,此解散之難也。
39、有這么一段古話,叫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樹人”之難,比“樹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40、聰明難,糊涂更難,小糊涂非常之難,大糊涂難上加難,做糊涂仙難于上青天,【小糊涂仙酒】!但是,做酒鬼就不同,喝酒鬼酒,作天下文章。【酒鬼酒】。
41、包容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察人之難、補人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而不會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諷人之缺、責人之誤。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認他人,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包容的背后,蘊含的是愛心和堅強。包容是人生最大的修養。早安!
42、所謂糊涂:孔子發現了,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取名無為;莊子發現了,取名逍遙;墨子發現了,取名非攻;板橋發現了,取名糊涂;當代精英發現了,取名和諧。糊涂之難得,在于明白太難。和諧之難得,在于實現太難。所以,有一種明白叫糊涂,有一種糊涂叫明白。
43、一年佳節春節至,濃情思念此刻至。友情雖在遠方地,思念牽掛入我心;倩影搖曳滿腦海,揮之難去相思苦。唯恐思念流水逝,繽紛贈友早拜年!
44、【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包容】包容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察人之難、補人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而不會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諷人之缺、責人之誤。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認他人,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包容的背后,蘊含的是愛心和堅強。
45、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韓非子
46、細細探索事情的真相,就會發現,你為之難過的,只是幻覺。它跟事情沒有關系。安妮寶貝
47、高速攝影技術顯示了為何拍蒼蠅如此之難。
48、圣賢領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曾國藩
49、行百里者半九十,末路之難也。劉向
50、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相關造句
千金之家造句一家之長造句滿口之乎者也造句有翅難飛造句化外之民造句局外之人造句震主之威造句莫逆之友造句臨難不顧造句經濟之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