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造句
1、 無論是王冕的僧寺夜讀,還是顧炎武的手不釋卷,無論是任末的好學勤記,還是王充的市肆博覽。每當讀到他們的事跡,我們的心靈總會被震憾,他們將學習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他們也最終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2、 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
3、 史載顧炎武其貌不揚,“雙瞳子,右目微眇,”但是才氣不凡,生性耿介。
4、 顧炎武在其《廣師》中說“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
5、 趙先生一向為人看作史學界中的理論派,其實,就其顧炎武研究看,他對史料可信度的要求,絕非一般搞理論的可及。
6、 顧炎武“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平時出門,“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若遇邊塞亭障,“呼老兵詣道邊酒爐,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域。
7、 只是顧炎武這一支是旁支,而顧炎武又不在本家,而是從小過繼給了叔父嬸娘,被未婚喪夫、守望門寡的嬸娘王氏從小撫養帶大的。
8、 明代楊慎的《丹鉛雜錄》和清代顧炎武的《唐韻正》也持相同看法。
9、 康熙初,顧炎武以唐開成石經校明北監本‘十三經‘,發現《儀禮》一脫誤最多,他在《九經誤字》中曾詳加臚列。
10、 顧炎武為了探索經國濟民之道,跋山涉水,調查研究,作了大量筆錄,孜孜以求,直到“死而后已”。
11、 李長庚認真鉆研了許慎、徐鍇、顧炎武、朱駿聲等人的文字、音韻、訓古專著,結合語用學和語義學的觀點,全方位地對現代漢字進行了分析研究。
12、 明末清初,漢學的開山祖顧炎武針對王學末流“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空疏學風,曾經提出了一個“經學即理學”的重要命題。
13、 翰林院庶吉士徐駿,是康熙朝刑部尚書徐乾學的兒子,也是顧炎武的甥孫。
14、 “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北宋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明朝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15、 康熙十一年北游晤見名宿,孫奇逢九十一歲,孫承澤八十歲,王崇簡七十一歲,閻爾梅七十歲,顧炎武六十歲。
16、 比如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而顧祖禹也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又參考了他的前輩顧炎武的名著《天下郡國利病書》。
相關造句
朱雀玄武造句臨難不顧造句文東武西造句炎涼世態造句不顧死活造句奮身不顧造句奮不顧命造句修文偃武造句緯武經文造句經文緯武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