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使
詞語 | 十使 |
---|---|
拼音 | shí sh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佛教以貪、瞋、癡、慢、疑為五鈍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為五利使,統稱“十使”,又稱十大惑或十根本煩惱。解釋:
(一)、佛教以貪、瞋、癡、慢、疑為五鈍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為五利使,統稱“十使”,又稱十大惑或十根本煩惱。
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導發愿文》:“身口為十使所由,意思乃八疵之主。” 南朝 梁 庾肩吾 《曲水聯句·八關齋夜賦四城門更作》之三:“愿引三涂眾,俱令十使伏。”
釋義:
1.佛教以貪﹑瞋﹑癡﹑慢﹑疑為五鈍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為五利使,統稱"十使",又稱十大惑或十根本煩惱。
相關詞語:
拔十得五拔十失五不辱使命插科使砌乘勢使氣趁風使柁發蹤指使發縱指使蜂媒蝶使負才使氣鬼使神差歸十歸一鬼設神使見風使舵借風使船矜才使氣金釵十二九流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