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詞語 | 京都 |
---|---|
拼音 | jīng dū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國都。京師有京都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始稱于司馬晉時,因景王(司馬師)諱師,故稱京師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稱西京,在本州島西南解釋:
(一)、京師;國都。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著絶世於皇極,顯禍敗及京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稅則》:“京都特設(shè)總稅務(wù)司。” 楊朔 《萬丈高樓平地起》:“ 山東半島 和 遼東半島 遙遙對峙,形成 渤海 海峽,正是兵書上所說的咽喉地帶,無怪乎都稱這兒是京都的門戶。”按, 魏 晉 時,因避 司馬師 誄,京師均改稱“京都”。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一:“邊城若鳴鏑,羽檄飛京都。”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三國志一》:“‘ 黃初 元年,京都有事於太廟。’ 晉 史臣避 景帝 ( 司馬師 )諱,稱京師為京都。”
釋義:
京城。
造句:
1、彼岸的花、夜間盛放的海棠、京都嵐山上的漫天紅葉、被春雪點妝過的櫻花枝。這都是極美而又哀傷的。
2、汝此刻上京都,若見敦盛之首級!
相關(guān)詞語:
長鳴都尉大莫與京都頭異姓都俞吁咈都中紙貴過都?xì)v塊鴻都買第京兆畫眉京兆眉嫵莫之與京冥漠之都清都絳闕清都紫府清都紫微三徙成都通都大邑通都大埠通都巨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