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疏
詞語 | 扶疏 |
---|---|
拼音 | fú shū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枝葉茂盛的樣子:花木扶疏。(二)、婆娑起舞的姿態(tài)。
解釋:
(一)、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枝葉繁茂分披貌。
《呂氏春秋·任地》:“樹肥無使扶疏,樹墝不欲專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則多粃,墝而專居則多死。”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詠牡丹》詞:“玉盤搖動半?yún)兓ā;浞鍪瑁话氚自普凇!?明 劉基 《梅頌》:“扶踈蕭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撓其節(jié)兮。”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一:“花葉扶疏,上下錯落著,共有五叢。”
(二)、回旋貌;飄散貌。
《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龍夭矯,燕枝拘,援豐條,舞扶疏。” 高誘 注:“扶疏,槃跚貌。”《文選·嵇康<琴賦>》:“忽飄搖以輕邁,乍留聯(lián)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題九江義門陳氏壽安堂》詩:“方瞳緑鬢紅氍毹,春酒搖蕩香扶踈。”
釋義:
扶疏一詞,意為——枝葉茂盛,高低疏密有致;也可以解釋為——某物呈飄散狀。在《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古書中出現(xiàn)過。后也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品質(zhì),多見于《世說新語》,如道“劉真長“標(biāo)云柯而不扶疏”。”(云柯與扶疏相對,為凌云的頂枝)
相關(guān)詞語:
暗香疏影百密一疏弊衣疏食才疏學(xué)淺才疏意廣才疏志大持危扶顛鋤強扶弱草木蕭疏才疏德薄才疏計拙材疏志大德薄才疏定傾扶危東扶西倒吊死扶傷定亂扶衰扶顛持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