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
詞語 | 春官 |
---|---|
拼音 | chūn guā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官名。顓頊?zhǔn)?時(shí)五官之一,為木正。見 賈公彥《〈周禮正義〉序》引《左傳·昭公十七年》漢 服虔 注。又為《周禮》六官之一,掌禮法、祭祀。見《周禮·天官·小宰》。唐、宋、明、清 司天官屬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 立春夏秋冬官,謂之四輔。見《舊唐書·職官志二》、《宋史·律歷志》、《明史·安然傳》。(二)、唐 光宅 年間曾改禮部為春官,后“春官”遂為禮部的別稱。唐 杜甫《奉留贈(zèng)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詩:“天老書題目,春官驗(yàn)討論。”唐 皎然《兵后送姚太祝赴選》詩:“名動(dòng)春官籍,翩翩才少儔。”明 歸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既一再試春官不利,則自叱而疑。”清 孔尚任《桃花扇·拒媒》:“俺若不去呵,又怕他新錚錚春官匣印,硬選入秋宮院門。”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卷五:“九上春官不第,鍵戶箸書,足不入城市。”
(三)、舊俗在迎春儀式中扮演導(dǎo)牛者的角色。清 俞樾《茶香室叢鈔·迎春社火》:“次日打春,官給身錢二十七文,賞春官通書十本。”清 李聲振《百戲竹枝詞·春官序》:“﹝春官﹞以禿人扮之,冠帶而倒騎牛背,亦笑觀也。”
解釋:
(一)、古官名。
顓頊?zhǔn)?時(shí)五官之一,為木正。見 賈公彥 《〈周禮正義〉序》引《左傳·昭公十七年》 漢 服虔 注。又為《周禮》六官之一,掌禮法、祭祀。見《周禮·天官·小宰》。 唐 、 宋 、 明 、 清 司天官屬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 明太祖 立春夏秋冬官,謂之四輔。見《舊唐書·職官志二》、《宋史·律歷志》、《明史·安然傳》。
(二)、 唐 光宅 年間曾改禮部為春官,后“春官”遂為禮部的別稱。
唐 杜甫 《奉留贈(zèng)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詩:“天老書題目,春官驗(yàn)討論。” 唐 皎然 《兵后送姚太祝赴選》詩:“名動(dòng)春官籍,翩翩才少儔。” 明 歸有光 《亡友方思曾墓表》:“既一再試春官不利,則自叱而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俺若不去呵,又怕他新錚錚春官匣印,硬選入秋宮院門。” 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五:“九上春官不第,鍵戶箸書,足不入城市。”
(三)、舊俗在迎春儀式中扮演導(dǎo)牛者的角色。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迎春社火》:“次日打春,官給身錢二十七文,賞春官通書十本。” 清 李聲振 《百戲竹枝詞·春官序》:“﹝春官﹞以禿人扮之,冠帶而倒騎牛背,亦笑觀也。”
釋義:
1.古官名。顓頊?zhǔn)蠒r(shí)五官之一﹐為木正。見賈公彥《序》引《左傳.昭公十七年》漢服虔注。又為《周禮》六官之一﹐掌禮法﹑祭祀。見《周禮.天官.小宰》。唐﹑宋﹑明﹑清司天官屬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立春夏秋冬官﹐謂之四輔。見《舊唐書.職官志二》﹑《宋史.律歷志》﹑《明史.安然傳》。 2.唐光宅年間曾改禮部為春官,后"春官"遂為禮部的別稱。 3.舊俗在迎春儀式中扮演導(dǎo)牛者的角色。
相關(guān)詞語:
稗官野史筆墨官司白雪陽春稗官小說筆底春風(fēng)齒牙春色春冰虎尾春風(fēng)得意春風(fēng)風(fēng)人春風(fēng)和氣春風(fēng)化雨春風(fēng)滿面春風(fēng)夏雨春風(fēng)一度春風(fēng)沂水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寒料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