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日
詞語 | 刻日 |
---|---|
拼音 | kè r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見〖克日〗。解釋:
(一)、限定日期。刻,通“ 剋 ”。
唐 王建 《東征行》:“相國刻日波濤清,當朝自請東南征。”《宋史·張浚傳》:“時 金 人屯重兵于 河南 ,為虛聲脅和,有刻日決戰之語。”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一折:“將某左遷 江州 司馬,刻日走馬之任。”
(二)、猶即日。
《清史稿·德宗紀二》:“趣 盛宣懷 蘆 漢 鐵路刻日興工。” 孫犁 《澹定集·同口舊事》:“信中說:已經給我找到一個教書的位子,開學在即,希望刻日赴 保定 。”
釋義:
限定(kè rì)日期。亦指猶即日;當日。
造句:
1、 到了唐代,皮影剪刻日益精致,敷色填彩,用作講史傳經。
2、 此刻日已三竿,陽光普照,溫暖人間,然而八卦天臺之上,卻隱隱彌漫著一股凜冽的寒氣。
相關詞語:
愛日惜力暗無天日白虹貫日白日見鬼白日升天白日衣繡白日做夢百花生日飽食終日倍日并行蔽日干云并日而食撥云見日補天浴日不見天日不可終日不日不月白日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