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
詞語 | 東海 |
---|---|
拼音 | dōng hǎ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毗鄰中國大陸 的三大海域之一。北以長江口北岸到濟州島一線與黃海為界,南以廣東南澳島經澎湖列島至臺灣省東石 港一線為界,東到日本琉球群島。面積75萬多平方千米。解釋:
(一)、海名。所指因時而異。大抵 先秦 時代多指今之 黃海 ; 秦 漢 以后兼指今之 黃海 、 東海 ; 明 以后所指始與今之 東海 相當。今之 東海 海域,北起 長江 口北岸,南以 廣東省 南澳島 至 臺灣省 南端一線為界,東至 琉球群島 。
(二)、泛指東方的大海。
《荀子·正論》:“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鼃,不足與語東海之樂。” 漢 枚乘 《七發》:“秉意乎南山,通望乎東海,虹洞兮蒼天,極慮乎崖涘。”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遙拱北辰纏寇盜,欲傾東海洗乾坤。” 元 關漢卿 《西蜀夢》第四折:“來時節玉蟾出東海,去時節殘月下西樓。”《紅樓夢》第四回:“東海缺少白玉牀,龍王來請 金陵王 。”
(三)、指我國東方濱海地區。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 大公 乎!’” 楊伯峻 注:“為東海諸國之表率者,可能是 姜太公 之國。”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世胙太師,以表東海。”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灼灼 淮陰 ,靈武冠世……二州肅清,四邦咸舉。乃眷北 燕 ,遂表東海。”
(四)、郡名。
秦 置。 楚 漢 之際也稱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東 郯城 北)。 西漢 轄境相當今 山東 費縣 、 臨沂 、 江蘇 贛榆 以南, 山東 棗莊市 、 江蘇 邳縣 以東和 江蘇 宿遷 、 灌南 以北地區。其后歷代屢有設置,轄境及治所亦有變遷。
釋義:
太平洋西部邊緣海。在中國大陸東面。北起長江口北岸到韓國濟州島一線與黃海為界;東以日本的九州島、琉球群島和中國臺灣島一線內側與太平洋分隔;東北以朝鮮海峽、西南以臺灣海峽分別溝通日本海和南海。面積約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70米,最深達2719米。沿岸島嶼眾多。長江、錢塘江、閩江等注入。海底富藏石油。
相關詞語:
東道主東窗計遼東豕挨山塞海拔山超海百川歸海碧海青天八仙過海百川朝海百川赴海避世墻東不識東家滄海橫流滄海桑田滄海一粟滄海遺珠曾經滄海拆東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