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行
詞語 | 威行 |
---|---|
拼音 | wēi xí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武力行為。(二)、指道德行為。
(三)、指威勢推行于某一對象或地方。
解釋:
(一)、武力行為。
《國語·晉語六》:“殺君以求威,非吾所能為也。威行為不仁,事廢為不知。”
(二)、指道德行為。
《史記·禮書》:“治辨之極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 張守節 正義:“以禮義導天下,天下伏而歸之,故為威行之道也。”
(三)、指威勢推行于某一對象或地方。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提學憲臣革復》:“提學憲臣,累朝無之,蓋國初最重教職。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監司上。” 陳熾 《議院》:“ 英 人剏之于前, 德國 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興者,非幸也,數也。”
釋義:
1.武力行為。 2.指道德行為。 3.指威勢推行于某一對象或地方。
相關詞語:
下馬威按轡徐行按行自抑八面威風敗德辱行倍日并行便宜行事兵行詭道并行不悖步線行針霸道橫行班功行賞半路修行倍道而行倍道兼行便宜施行并威偶勢不護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