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則
詞語 | 軌則 |
---|---|
拼音 | guǐ z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規則;準則。《史記·律書》:“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唐 楊炯《隰川縣令李公墓志銘》:“諸侯取其軌則,四海瞻其儀表。”《清史稿·禮志一》:“順治 三年,詔禮臣參酌往制,勒成禮書,為民軌則。”郭沫若《十批判書·莊子的批判》:“言談合乎軌則,行為揆乎正義,好惡是非都得其正。”解釋:
(一)、規則;準則。
《史記·律書》:“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 唐 楊炯 《隰川縣令李公墓志銘》:“諸侯取其軌則,四海瞻其儀表。”《清史稿·禮志一》:“ 順治 三年,詔禮臣參酌往制,勒成禮書,為民軌則。” 郭沫若 《十批判書·莊子的批判》:“言談合乎軌則,行為揆乎正義,好惡是非都得其正。”
釋義:
1.規則;準則。
造句:
1、他體悟得天地人事現象背后的隱約軌則,他發現在無窮變化中有一不變的太極,由此而生兩儀,兩儀再變生四象,四象演化為八卦。
2、唯禪門一宗,既不據于教典,又無軌則可循,摒棄文字,壁立萬仞,如一個鐵饅頭,叫人無下嘴處。
相關詞語:
不軌之徒不進則退不平則鳴八纮同軌閉門卻軌閉門掃軌閉門埽軌兵強則滅剝極則復大杖則走得寸則寸典則俊雅耳聞則誦覆車之軌軌物范世好問則裕極則必反樂極則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