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試
詞語 | 省試 |
---|---|
拼音 | shěng sh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唐 宋 時由尚書省禮部主持舉行的考試。又稱禮部試,后稱會試。唐 姚合《寄楊茂卿校書》詩:“到京就省試,落籍先有名。”宋 趙昇《朝野類要·舉業》:“除 四川 外,諸州及漕司解士,就禮部貢院鎖試,名曰省試。”《宋史·選舉志二》:“﹝ 紹興 七年﹞時聞 徽宗 崩,未及大祥,禮部言:故事,因諒闇罷殿試,則省試第一人為榜首,補兩使職官。”(二)、元 代以后分省舉行的考試。又稱鄉試。《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試,高高中了。”鄭振鐸《桂公塘·黃公俊之最后》:“﹝ 曾國藩 ﹞接連的,中省試,中會試,點了翰林,不多幾年,便儼然的擠入了縉紳大夫之林。”
解釋:
(一)、 唐 宋 時由尚書省禮部主持舉行的考試。又稱禮部試,后稱會試。
唐 姚合 《寄楊茂卿校書》詩:“到京就省試,落籍先有名。” 宋 趙昇 《朝野類要·舉業》:“除 四川 外,諸州及漕司解士,就禮部貢院鎖試,名曰省試。”《宋史·選舉志二》:“﹝ 紹興 七年﹞時聞 徽宗 崩,未及大祥,禮部言:故事,因諒闇罷殿試,則省試第一人為榜首,補兩使職官。”
(二)、 元 代以后分省舉行的考試。又稱鄉試。
《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試,高高中了。” 鄭振鐸 《桂公塘·黃公俊之最后》:“﹝ 曾國藩 ﹞接連的,中省試,中會試,點了翰林,不多幾年,便儼然的擠入了縉紳大夫之林。”
釋義:
省試即科舉中的禮部試,在唐、宋、金、元時稱省試,在明、清時稱會試。考試在京城舉行,由尚書省的禮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逢辰戌丑未年為正科,遇皇室慶典加恩科,一般安排在二三月進行,因此又稱“春試”。考試的時間、場次和內容與鄉試相同,但難度要大得多。省(會)試合格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封建時代的學子通過省(會)試后方可進入殿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考狀元”。
造句:
1、那年春天,蘇軾省試及第。
2、為節省試驗時間和資源,可靠性壽命試驗通常采用定數截尾和定時截尾兩種方法.
相關詞語:
試金石不省人事晨昏定省長材小試晨參暮省持戈試馬馳馬試劍初試鋒芒多快好省發人深省發硎新試反躬自省膏唇試舌昏定晨省昏迷不省豁然省悟及鋒而試屢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