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絕
詞語 | 自絕 |
---|---|
拼音 | zì ju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做了壞事而不愿悔改,因此自行斷絕跟對方之間的關系(多指自殺):自絕于人民。解釋:
(一)、自取絕滅。
《書·西伯戡黎》:“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戲用自絶。”
(二)、自行斷絕。
《書·泰誓下》:“今 商王 受 ,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絶于天,結怨于民。”《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故《孟子》曰:‘ 紂 貴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是 紂 先自絶于天下久矣,非死之日而天下去之。” 漢 王粲 《神女賦》:“心交戰而貞勝,乃回意而自絶。”《明史·方國珍傳》:“臣荷主上覆載之德舊矣,不敢自絶於天地,故一陳愚衷。”
(三)、自然絕跡。
宋 蘇軾 《論黑肱以濫來奔》:“使天下之諸侯皆莫肯容夫如此之人,而穿窬盜竊之事,將不禁而自絶。”
釋義:
自絕,漢語詞匯。拼音:zì jué釋義:1、 自取絕滅。2. 自行斷絕。3. 自然絕跡。
造句:
1、水清沙自潔,官閑弊自絕。
2、他們這種錯誤行動,是自絕于廣大民眾,一定會遭到廣大民眾的強烈反對,到頭來必將落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相關詞語:
哀哀欲絕哀痛欲絕安閑自得安閑自在按行自抑昂然自得傲睨自若阿平絕倒昂昂自若昂然自若遨翔自得跋扈自恣悲不自勝奔逸絕塵閉關自守敝帚自珍弊絕風清避世絕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