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
詞語 | 平和 |
---|---|
拼音 | píng h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性情或言行)溫和:語氣平和。態度平和。(二)、(藥物)作用溫和;不劇烈。
(三)、平靜;安寧:氣氛平和。
(四)、(紛擾)停息:這場爭端終于平和下來。
解釋:
(一)、平正諧和;調和。
《左傳·昭公元年》:“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以后,不容彈矣。于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管子·形勢解》:“明主猶 羿 也,平和其法,審其廢置而堅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舉而多當。” 元 耶律楚材 《彈相思二絕》之一:“秋思而今不入時,平和節奏苦嫌遲。”
(二)、寧靜;溫和;不偏激。
《禮記·樂記》:“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 陳澔 集說:“減敗人心和平之德。” 宋 司馬光 《辭左仆射三札子》:“酌寬猛之政,處大小之事,必平和允愜,曲盡其宜。”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那些維持現狀的先生們,貌似平和,實乃進步的大害。” 茅盾 《子夜》七:“ 吳蓀甫 又打斷了 費小胡子 的話,口氣卻平和得多,而且臉上也掠過一絲笑影。”
(三)、康復;痊愈。
《晉書·華表傳》:“伏惟圣體漸就平和,上下同慶,不覺抃舞。” 唐 顏真卿 《與御史帖》:“竊聞尊候平和, 真卿 瞻仰瞻仰!”
(四)、方言。謂紛擾停止。
釋義:
平和,指平正諧和;調和。
造句:
1、 請你用慈悲心和平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輕易接收。
2、 法律的基礎有兩個,而且只有兩個……公平和實用。
相關詞語:
抱不平阿平絕倒彼倡此和不平則鳴白雪難和抱打不平彼唱此和倡而不和承平盛世秤平斗滿持平之論春風和氣春和景明此唱彼和趁水和泥打抱不平地利人和地平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