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敝
詞語 | 積敝 |
---|---|
拼音 | jī b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積弊”。累積弊病。(二)、指積久的弊端。
(三)、謂長(zhǎng)期艱危。
解釋:
(一)、亦作“ 積弊 ”。累積弊病。
《荀子·王制》:“彼日積敝,我日積完;彼日積貧,我日積富;彼日積勞,我曰積佚。” 晉 陸機(jī) 《五等諸侯論》:“經(jīng)始權(quán)其多福,慮終取其少禍,非謂矦伯無可亂之符,郡縣非致治之具也;故國憂賴其釋位,主弱憑其翼戴,及承微積敝,王室遂卑。”
(二)、指積久的弊端。
《宋書·武帝紀(jì)中》:“此州積弊,事故相仍,民疲田蕪,杼軸空匱。”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矧又祗祀天地,孝享宗廟,蠲減租責(zé),策徵賢良,褒德及先,賞功延嗣,敬賓養(yǎng)老,念舊睦親,生人之積弊盡除,有國之頽綱必舉。” 宋 王安石 《擬上殿札子》:“陛下不能如此,茍於積敝之末流,因不足任之才,而修不足為之法,臣恐在軍者日以勞,而士民愈以窮困污濫,而於天下國家愈其無補(bǔ)也。” 清 林則徐 《頒發(fā)查禁營(yíng)兵吸食鴉片規(guī)條稿》:“名為健卒而精力疲憊不堪,委以查私而賄賂公行滋甚,此種積弊,實(shí)堪痛恨!” 魯迅 《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文藝不但是革命的,連那略帶些不平色彩的,不但是指摘現(xiàn)狀的,連那些攻擊舊來積弊的,也往往就受迫害。”
(三)、謂長(zhǎng)期艱危。
《后漢書·李固傳》:“既拔自困殆,龍興即位,天下喁喁,屬望風(fēng)政,積敝之后,易致中興。”
釋義:
1.亦作"積弊"。累積弊病。 2.指積久的弊端。 3.謂長(zhǎng)期艱危。
相關(guān)詞語:
敝鼓喪豚敝帚千金敝帚自珍敝綈惡粟敝綈惡粟敝衣糲食敝衣枵腹敝帚自享敝蓋不棄敝帷不棄處心積慮唇焦舌敝厝火積薪唇敝舌腐存心積慮寸積銖累措心積慮堆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