鸤鳩
詞語 | 鸤鳩 |
---|---|
拼音 | shī ji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即布谷,亦作尸鳩。一種常見的鳥,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而具暗色橫斑,其顯著特點是雙音節叫聲,并把卵產于別的鳥巢中為它孵化鸤鳩在桑,其子七兮。——《詩·曹風·鸤鳩》解釋:
(一)、即布谷。
《詩·曹風·鳲鳩》:“鳲鳩在桑,其子七兮。” 毛 傳:“鳲鳩,秸鞠也。鳲鳩之養七子,朝從上下,莫從下上,平均如一。” 鄭玄 注:“興者,喻人君之德當均一於下也。”后用為君以仁德待下的典實。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詩表》:“七子均養者,鳲鳩之仁也。”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成德軍節度使制》:“而又忠孝謹廉,慈仁和惠,愛養士伍,均如鳲鳩,鎮之三軍,爭在麾下。” 宋 王安石 《楚國太夫人陳氏墓志銘》:“侔仁鳲鳩,以母諸子。”參見“ 布穀 ”。
釋義:
1.即布谷。《詩.曹風.鸤鳩》﹕"鸤鳩在桑﹐其子七兮。"毛傳﹕"鸤鳩﹐秸鞠也。鸤鳩之養七子﹐朝從上下﹐莫從下上﹐平均如一。"鄭玄注﹕"興者﹐喻人君之德當均一于下也。"后用為君以仁德待下的典實。
相關詞語:
跌彈斑鳩鵠面鳩形化梟為鳩鳩集鳳池鳩形鵠面鳩占鵲巢鳩車竹馬鳩奪鵲巢鳩工庀材鳩僭鵲巢鳩居鵲巢鵲巢鳩占鵲笑鳩舞雀喧鳩聚鵲巢鳩居鵲巢鳩據鵲巢鳩踞鵲巢鳩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