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理
詞語 | 吏理 |
---|---|
拼音 | lì l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為政之道。(二)、指官吏理事的才能。
解釋:
(一)、指為政之道。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經術精深,可為師法者;達於吏理,可使從政者,宜委常參官各舉各知。” 唐 元稹 《李從易宗正丞制》:“以爾天屬謹良,修明吏理,檢身好學,有儒者法儀。”
(二)、指官吏理事的才能。
《舊唐書·裴垍傳》:“及作相之后,懇請旌別淑慝,杜絶蹊徑,齊整法度,考課吏理,皆蒙垂意聽納。”
釋義:
吏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lì lǐ,是指為政之道;官吏理事的才能。
相關詞語:
秉公辦理擘肌分理不可理喻不近道理殘民害理詞不逮理詞窮理極慘無人理詞窮理盡詞窮理絕詞窮理屈詞正理直辭巧理拙辭窮理屈重理舊業待理不理洞徹事理斷無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