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
詞語 | 八角鼓 |
---|---|
拼音 | bā jiǎo gǔ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擊奏膜鳴樂器。鼓身木制,八角形,鼓框內嵌銅片或銅線,并附有長穗。左手執鼓,由右手指彈擊鼓面、搓鼓面、搖鼓身等演奏。是京津一帶說唱音樂的伴奏樂器之一。解釋:
(一)、打擊樂器名。八角形小鼓,單面蒙皮,周圍七面嵌有響鈴,無鈴一面飾雙股長穗。演奏時用指擊鼓面發出鼓聲,搖動鼓身發出鈴聲。今為曲藝單弦的主要伴奏樂器。
(二)、滿族曲藝的一種。原為滿牧民歌曲,流行于 東北 、 內蒙 。
乾隆 時發展成坐唱形式,并有專業藝人演出。后漸趨衰落。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封臺》:“八角鼓乃青衣數輩,或弄弦索,或歌唱打諢,最足解頤。”
(三)、單弦的別稱。因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故名。
釋義:
膜鳴樂器。鼓身木制,框淺,呈等邊八角形,一邊拴長穗,其余七邊各嵌一對小銅鈸。單面蒙蟒皮。演奏時左手執鼓,右手拍擊或以指彈擊鼓面,間或搖鼓發出小鈸相擊聲。為北方曲藝“單弦”的主要伴奏樂器。
相關詞語:
打邊鼓敲邊鼓八百孤寒八拜之交八斗之才八方呼應八荒之外八街九陌八面見光八面玲瓏八面威風八面瑩澈八面圓通八面張羅八音迭奏八珍玉食八字打開敗鼓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