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賦
詞語 | 丁賦 |
---|---|
拼音 | dīng f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按人丁征收的賦稅。始于 漢高祖 四年,稱算賦。凡年十五以上、五十六以下、每人每年出賦錢一百二十,為一算,亦稱丁算。此制歷代相沿,唯賦額名稱不一。至 清 初,立編審法,定為五年一舉,丁增而賦亦隨之。康熙 五十年后,定制滋生人丁,永不如賦。雍正 時遂將丁賦攤入地稅,稱地丁。參閱《通典·賦稅上》、《文獻通考·戶口一》。解釋:
(一)、按人丁征收的賦稅。始于 漢高祖 四年,稱算賦。凡年十五以上、五十六以下、每人每年出賦錢一百二十,為一算,亦稱丁算。此制歷代相沿,唯賦額名稱不一。至 清 初,立編審法,定為五年一舉,丁增而賦亦隨之。
康熙 五十年后,定制滋生人丁,永不如賦。 雍正 時遂將丁賦攤入地稅,稱地丁。參閱《通典·賦稅上》、《文獻通考·戶口一》。
釋義:
又稱“丁稅”、“丁銀”。中國古代政府對成年男子征收的稅。具有代替勞役的性質。成丁服役的年齡,各代規定不一,最低為十六歲,最高為六十五歲。到清代,丁賦并入田賦征收。
相關詞語:
拔丁抽楔白丁俗客不識一丁不知丁董抽丁拔楔登高能賦丁公鑿井丁一卯二丁一確二登高必賦毒賦剩斂付之丙丁繁刑重賦逢吉丁辰孤苦零丁橫賦暴斂橫槊賦詩橫征暴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