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筆
詞語 | 春秋筆 |
---|---|
拼音 | chūn qiū bǐ |
字數(shù)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相傳 孔子 據(jù)史實修《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字寓褒貶,不佞不諛,使亂臣賊子懼。后遂以“春秋筆”指據(jù)事直書的史筆。解釋:
(一)、相傳 孔子 據(jù)史實修《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字寓褒貶,不佞不諛,使亂臣賊子懼。后遂以“春秋筆”指據(jù)事直書的史筆。
宋 劉辰翁 《讀社拾遺百憂集行有感》詩:“毀譽都忘月旦評,姓名不上《春秋》筆。” 清 褚人穫 《堅瓠九集·史館賦詩》:“老夫參秉《春秋》筆,不作諛詞取世譏。” 郁達夫 《青島雜事詩》之十:“諸君珍重《春秋》筆,好記遺民井底心。”
釋義:
1.相傳孔子據(jù)史實修《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字寓褒貶,不佞不諛,使亂臣賊子懼。后遂以"春秋筆"指據(jù)事直書的史筆。
造句:
1、 歌吹揚州惹怪名,蘭香竹影伴書聲。一枝畫筆春秋筆,十首道情天地情。脫卻烏紗真面目,潑干水墨是生平。板橋不見虹橋在,無數(shù)青山分外明。鄧拓
2、 報紙上的這篇短文,頗有春秋筆法。
相關(guān)詞語:
暗送秋波百歲千秋筆飽墨酣筆大如椽筆耕硯田筆墨官司筆掃千軍筆下超生筆下生花筆走龍蛇筆誅墨伐冰壺秋月秉筆直書白雪陽春筆底超生筆底春風(fēng)筆底龍蛇筆伐口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