鼫鼠
詞語 | 鼫鼠 |
---|---|
拼音 | shí shǔ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一種危害農作物的鼠。(二)、比喻狡猾的壞人。
(三)、指螻蛄。
解釋:
(一)、一種危害農作物的鼠。
《大戴禮記·勸學》:“騰虵無足而騰,鼫鼠五伎而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三·鼫鼠》:“鼫鼠處處有之,居土穴、樹孔中……好食粟、豆,與鼢鼠俱為田害。” 清 王士禛 《戴氏鼎·為楓仲作》詩:“凹中尾鬣似天馬,緣尻鼫鼠拱且馴。”
(二)、比喻狡猾的壞人。
明 唐順之 《王御史毅齋誄》:“嗚呼!孽狐鼫鼠,何世蔑有!”
(三)、指螻蛄。
《易·晉》:“晉如鼫鼠,貞厲。” 孔穎達 疏:“晉如鼫鼠者,鼫鼠有五能而不成伎之蟲也……晉如鼫鼠無所守也者, 蔡邕 《勸學篇》云:‘鼫鼠五能,不成一伎。’ 王 注曰:‘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本草經》云:‘螻蛄一名鼫鼠。’謂此也。”
釋義:
古書上指鼯鼠一類的動物,亦稱“大飛鼠”或“五技鼠”. 鼢小居田,而鼫大居山也。
相關詞語:
抱頭鼠竄城狐社鼠鴟鴉嗜鼠蟲臂鼠肝鴟張鼠伏膽小如鼠掉頭鼠竄奉頭鼠竄孤雛腐鼠官倉老鼠過街老鼠狗盜鼠竊狗偷鼠竊狗頭鼠腦孤豚腐鼠狗逮老鼠狐憑鼠伏狐奔鼠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