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
詞語 | 扶余 |
---|---|
拼音 | fú y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國名。位于 松花江 平原。晉 太康 年間為 鮮卑族 慕容氏 所破,后復受他族頻頻襲擾,至 南朝 宋、齊 間消亡。參閱《后漢書·東夷傳·夫馀國》、《晉書·四夷傳·夫馀國》。后借為假托的國名。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傳》:“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 扶餘國。”古直《虬髯客》詩:“萬丈紅光海外起,坐擁 扶餘 作天子。”(二)、復姓。唐 有司稼正卿 扶馀隆。見《金石萃編·唐贈泰師孔宣公碑》陰《乾封祭文》。
解釋:
(一)、古國名。位于 松花江 平原。
晉 太康 年間為 鮮卑族 慕容氏 所破,后復受他族頻頻襲擾,至 南朝 宋 、 齊 間消亡。參閱《后漢書·東夷傳·夫馀國》、《晉書·四夷傳·夫馀國》。后借為假托的國名。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 扶餘國 。” 古直 《虬髯客》詩:“萬丈紅光海外起,坐擁 扶餘 作天子。”
(二)、復姓。
唐 有司稼正卿 扶馀隆 。見《金石萃編·唐贈泰師孔宣公碑》陰《乾封祭文》。
釋義:
1.古國名。位于松花江平原。晉太康年間為鮮卑族慕容氏所破,后復受他族頻頻襲擾,至南朝宋﹑齊間消亡。參閱《后漢書.東夷傳.夫馀國》﹑《晉書.四夷傳.夫馀國》。后借為假托的國名。 2.復姓。唐有司稼正卿扶馀隆。見《金石萃編.唐贈泰師孔宣公碑》陰《干封祭文》。
造句:
1、 將該方法應用在吉林扶余油田井網密度變化大的地區,取得了較好效果。
2、 同時,結合扶余油田西區礦場實例對周期注水的注水方式、周期、注水量及效果進行了探討。對裂縫性砂巖油藏實施周期注水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相關詞語:
不留余地不遺余力殘年余力殘渣余孽茶余飯后茶余酒后持危扶顛齒牙余論鋤強扶弱綽綽有余綽有余裕茶余飯飽定傾扶危東扶西倒讀書三余刀俎余生吊死扶傷定亂扶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