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
詞語 | 圣道 |
---|---|
拼音 | shèng dà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圣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漢 揚雄《法言·問明》:“甚矣,圣道無益於庸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始自 秦 世,不師圣道,私以御職,姦以待下。”唐 韓愈《請復國子監生徒狀》:“今圣道大明,儒風復振,恐須革正,以贊鴻猷。”明 王守仁《傳習錄》卷上:“見圣道之全者惟 顏子。”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時候是 清 朝末年,孔夫子 已經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這一個闊得可怕的頭銜,不消說,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二)、佛教謂出離生死煩惱之道。即“四圣諦”與“八正道”的合稱。《成實論·四無畏品》:“謂修圣道不能盡結,既不盡結,何能離苦?”唐 道綽《安樂集》卷上:“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種圣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圣道,二謂往生浄土。”宋 陸游《自警》詩:“圣道功殊淺,塵緣習未除。”參見“八正道”。
解釋:
(一)、圣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
《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 漢 揚雄 《法言·問明》:“甚矣,圣道無益於庸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始自 秦 世,不師圣道,私以御職,姦以待下。” 唐 韓愈 《請復國子監生徒狀》:“今圣道大明,儒風復振,恐須革正,以贊鴻猷。”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見圣道之全者惟 顏子 。”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時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經有了‘ 大成至圣文宣王 ’這一個闊得可怕的頭銜,不消說,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
(二)、佛教謂出離生死煩惱之道。即“四圣諦”與“八正道”的合稱。
《成實論·四無畏品》:“謂修圣道不能盡結,既不盡結,何能離苦?” 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上:“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種圣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圣道,二謂往生浄土。” 宋 陸游 《自警》詩:“圣道功殊淺,塵緣習未除。”參見“ 八正道 ”。
釋義:
圣道,本意指圣者之道、圣人之道、圣賢之道。
相關詞語:
東道主安貧樂道安貧守道岸然道貌班荊道故暴虐無道北道主人倍道而進背道而馳兵行詭道伯道無兒霸道橫行班荊道舊卑不足道悲聲載道倍道而行倍道兼進倍道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