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索
詞語 | 走索 |
---|---|
拼音 | zǒu suǒ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走繩。解釋:
(一)、古代百戲之一。也稱高絙、踏索、履索、走繩等。演員在繩索上表演各種動作。相傳始于 漢 。
《文選·張衡<西京賦>》:“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 薛綜 注:“索上長繩繫兩頭於梁,舉其中央,兩人各從一頭上,交相度,所謂儛絙者也。”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 張 如期至其地,見婦走索於市中,喚之即下。” 清 周鍔 《觀繩伎諸戲》詩:“少焉更呈走索能,坐客羣起各翹企。”參見“ 走鋼絲 ”。
釋義:
古代雜技節目。漢代已經流行。在兩柱之間系一根粗繩,表演者從繩上走過。也有兩三人分從兩面走去,對面相逢,擦肩而過。更有在繩上“踴躍旋舞”,并作倒立等動作。這類雜技,歷代又有“走繩”、“走大繩”等稱謂,并有“硬繩”和“軟繩”兩類。現代的走鋼絲,即從走索發展而來。
造句:
1、不過,年輕婦人并沒有拿抹布揮走索菲.
2、二十余年,南擒劉岳,北走索頭,東平齊、魯,西定秦、雍,克殄十有三州。
相關詞語:
走過場按圖索驥暗中摸索按圖索駿阪上走丸奔走呼號奔走相告奔走鉆營筆走龍蛇不假思索不脛而走奔走如市奔走之友不加思索闖南走北弛聲走譽馳聲走譽吹毛索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