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殺
詞語(yǔ) | 等殺 |
---|---|
拼音 | děng shā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一)、等差。(二)、謂降低等級(jí)。
解釋:
(一)、等差。
唐 張九齡 《對(duì)嗣魯王道堅(jiān)所舉道侔伊呂科》:“使官有位次,資有等殺,才茍不侔,時(shí)所勿取。” 宋 蘇舜欽 《東京寶相禪院新建大悲殿記》:“宮室服用必有度,上下等殺各安其分限,而無流暴之患,此 三代 之所以為盛也。”《明史·湖廣土司傳·施州》:“兵部以聞,帝以馭蠻當(dāng)順其情,所授諸司,宜有等殺。” 清 惲敬 《顧命辨下》:“自一身上推之於父於祖於曾高祖,下推之於子於孫於曾孫於元孫,其旁推之也,視所出為等殺,於是乎有親親之義。”
(二)、謂降低等級(j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呂璹 ﹞因以文訟於廟,引盜宗廟酒食律罪當(dāng)黥,而將軍人臣,宜處以等殺,則盜食供果蓋不當(dāng)死。”
釋義:
1.等差。 2.謂降低等級(jí)。
相關(guān)詞語(yǔ):
殺風(fēng)景不豐不殺不教而殺春生秋殺寸鐵殺人等而上之等而下之等價(jià)連城等量齊觀等米下鍋等閑視之等因奉此大殺風(fēng)景等禮相亢等閑之輩覆軍殺將趕盡殺絕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