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持
詞語 | 赍持 |
---|---|
拼音 | jī ch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捧持。(二)、齎持:攜帶;攜持。
解釋:
(一)、捧持。
漢 王充 《論衡·紀妖》:“妖氣象人之形,則其所賷持之物,非真物也。”《法苑珠林》卷一○九:“賫持珍寶,贈遺與王。” 宋 蘇軾 《論高麗進奉第二狀》:“今來又訪問得還是本院行者姓 顏 人,賷持 凈源 真影舍利,隨舶舩過海。”
(二)、齎持:攜帶;攜持。
《史記·李斯列傳》:“ 秦王 乃拜 斯 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游説諸侯。” 南朝 梁 周捨 《上云樂》:“復有奇樂章,齎持數萬里。”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潮退,見一異物立於波中,褐色,有毛,有牙,有腳,有鼻,有耳,骨軟似不任齎持。”
釋義:
1.捧持。
相關詞語:
把持不定把素持齋八方支持把酒持螯蚌鷸相持保泰持盈保盈持泰秉節持重秉鈞持軸持籌握算持衡擁璇持蠡測海持祿養交持平之論持危扶顛持盈保泰持齋把素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