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議
詞語 | 訾議 |
---|---|
拼音 | zǐ y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評論人的短處:無可訾議。解釋:
(一)、亦作“訿議”。非議。
漢 桓寬 《鹽鐵論·詔圣》:“瞽師不知白黑而善聞言(音),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議。”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八:“文采典重如此,豈可以時諧謔之跡而加訾議。” 清 唐甄 《潛書·勸學》:“圣人不作,世衰道喪,旁蘗別出,乃訾議儒者。”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二部分三:“嫖,在袍哥界中,以前規(guī)矩嚴時,本是不許的,但到后來,也就沒有人訿議。”
釋義:
議論、指責人的缺點無可訾議
造句:
1、調(diào)查的結果暴露了他生活中的一個可訾議地方。
2、他是個正直的人,沒有任何可訾議的缺點.
相關詞語:
不可思議博采眾議崇論閎議從長計議崇論吰議崇論宏議崇論谹議從長商議大發(fā)議論瞽言萏議閎言崇議街談巷議集思廣議街譚巷議恐遭物議力排眾議里談巷議論議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