杈丫
詞語 | 杈丫 |
---|---|
拼音 | chā yā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杈椏”。樹的分枝。(二)、參差交錯貌。
解釋:
(一)、亦作“ 杈椏 ”。樹的分枝。
《方言》第二:“ 江 東謂樹歧曰杈椏。” 唐 杜甫 《雕賦》:“擊叢薄之不開,突杈枒而皆折。” 唐 杜甫 《王兵馬使二角鷹》詩:“悲臺蕭瑟石巃嵸,哀壑杈枒浩呼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松頂生蘭》:“有蘭寄生長松杈椏,可徑丈,葳蕤四垂。”
(二)、參差交錯貌。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芝栭攢羅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據。” 李善 注:“參差之貌。” 唐 黃滔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文榱刻桷,轇轕杈枒。” 趙樹理 《<三里灣>寫作前后》:“憑著她的記憶,她知道西墻根杈枒零亂的一排黑影是集中起來的板凳。”
釋義:
杈丫是漢語詞語,亦作“ 杈椏 ”,解釋之一為樹的分枝,出自《方言》。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