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箏
詞語 | 鼓箏 |
---|---|
拼音 | gǔ zhē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彈箏。(二)、草名。又名結縷。貼地蔓生,根如線相結。
解釋:
(一)、彈箏。
《后漢書·呂布傳》:“ 布 疑其圖己,乃使人鼓箏於帳中,潛自遁出。夜中兵起,而 布 已亡。”《新唐書·列女傳·樊彥琛妻魏》:“ 彥琛 卒,值 徐敬業 難,陷兵中。聞其知音,令鼓箏。”
(二)、草名。又名結縷。貼地蔓生,根如線相結。
《爾雅·釋草》“傅,橫目” 晉 郭璞 注:“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忘憂 長樂 ,桃杷鼓箏。”
釋義:
gǔ zhēng ㄍㄨˇ ㄓㄥ鼓箏(1).彈箏。《后漢書·呂布傳》:“ 布 疑其圖己,乃使人鼓箏於帳中,潛自遁出。夜中兵起,而 布 已亡。”《新唐書·列女傳·樊彥琛妻魏》:“ 彥琛 卒,值 徐敬業 難,陷兵中。聞其知音,令鼓箏。”(2).草名。又名結縷。貼地蔓生,根如線相結。《爾雅·釋草》“傅,橫目” 晉 郭璞 注:“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忘憂 長樂 ,桃杷鼓箏。”
相關詞語:
打邊鼓敲邊鼓敗鼓之皮敝鼓喪豚布鼓雷門晨鐘暮鼓重整旗鼓扯鼓奪旗村簫社鼓村歌社鼓重興旗鼓重振旗鼓打退堂鼓大張旗鼓掉舌鼓唇斷線風箏對牛鼓簧烽鼓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