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窟
詞語 | 大足石窟 |
---|---|
拼音 | dà zú shí kū |
字數 | 4字詞語 |
形式 | abcd式詞語 |
意思:
佛教石刻造像 群。在重慶大足境內。始鑿于唐代,后經宋代、明清歷代修建而成。共有23處,較為集中的有寶頂山與 北山19處。其中寶頂山有佛像5,000余尊,北山有3,000余尊。佛像氣勢宏大,造型優美,富有生活氣息 和地方特色,是中國著名石窟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解釋:
1.在四川大足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分布于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山區﹐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十九處。除佛教和道教造像外﹐也有道﹑佛﹑儒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密宗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相關詞語:
試金石石尤風挨肩并足安分知足安如磐石礙足礙手安如盤石安于盤石百年大計搬石砸腳抱頭大哭卑諂足恭筆大如椽彪形大漢勃然大怒博大精深不識大體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