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烙
詞語 | 炮烙 |
---|---|
拼音 | páo lu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稱炮格。相傳是商朝紂王所用的一種酷刑。銅柱上涂油脂,下面用炭燒,令人在上面行走,人往往滑下落入炭火中。烙(luò)。解釋:
(一)、亦作“ 炮格 ”。相傳是 殷紂王 所用的一種酷刑。
《荀子·議兵》:“ 紂 刳 比干 ,囚 箕子 ,為炮烙刑。”《史記·殷本紀》:“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 紂 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裴駰 集解引《列女傳》:“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墮炭中。 妲己 笑,名曰炮格之刑。”《隋書·刑法志》:“若 紂 能遵 成湯 ,不造炮格,設刑兼禮,守位依仁,則 西伯 斂轡,化為田叟。”
(二)、指用燒紅的鐵烙人的刑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俺正要省約法,畫獄牢,那知他鑄刑書,加炮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二商》:“盜破扉,執 大商 及婦,炮烙之。” 魯迅 《彷徨·祝福》:“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
(三)、用以比喻難以忍受的痛苦。
宋 蘇轍 《歷代論·孫仲謀》:“ 吳 越 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國隨以亡。”
(四)、古代烤肉用的銅格。
《韓非子·喻老》:“ 紂 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 俞樾 《諸子平議·韓非子》:“蓋為銅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五)、殷紂王 所造刑具。銅柱上涂油脂,下燒炭火,令人行柱上,墮炭火而死。后亦泛指酷刑。
清 王韜 《甕牖馀談·張繼庚小傳》:“於是賊悮殺其黨百數十人, 炳垣 卒以砲烙死。”
釋義:
1.亦作"炮格"。 2.相傳是殷紂王所用的一種酷刑。 3.指用燒紅的鐵烙人的刑罰。 4.用以比喻難以忍受的痛苦。 5.古代烤肉用的銅格。
造句:
1、子孫何事為炮烙,不念嘻吁祝網時。
2、仿佛它已經被炮烙心上,融進血液和骨骼。
相關詞語:
馬后炮扯旗放炮船堅炮利放馬后炮風雷火炮鳥槍換炮炮鳳烹龍炮火連天烹龍炮鳳炮龍烹鳳槍煙炮雨敲鑼放炮如法炮制糖衣炮彈依法炮制一炮走紅放空炮一炮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