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舉
詞語 | 察舉 |
---|---|
拼音 | chá jǔ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選拔。《史記·刺客列傳》:“親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嚴仲子 乃察舉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澤厚矣,可奈何!”司馬貞 索隱:“察謂觀察有志行乃舉之。劉 氏云察猶選也。”(二)、中國 古代選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薦舉,經過考核,任以官職。《漢書·文翁傳》:“文翁,廬江舒 人。少好學,通《春秋》,以郡縣吏察舉。景帝 末,為 蜀 郡守,仁愛好教化。”宋 蘇軾《謝應中制科啟》:“然而才行之跡,無由而深知,委之於察舉,而要之於久長,所以為無失也。”
(三)、監察檢舉。宋 曾鞏《門下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制》:“夫綱轄之地與御史更相察舉,所以警官邪明憲度,而侍郎於左右省無不統理。”宋 曾鞏《申明保甲巡警盜賊》:“保甲之法,使五家為保,蓋欲察舉非違之事。”
解釋:
(一)、選拔。
《史記·刺客列傳》:“親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 嚴仲子 乃察舉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澤厚矣,可奈何!” 司馬貞 索隱:“察謂觀察有志行乃舉之。 劉 氏云察猶選也。”
(二)、 中國 古代選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薦舉,經過考核,任以官職。
《漢書·文翁傳》:“ 文翁 , 廬江舒 人。少好學,通《春秋》,以郡縣吏察舉。 景帝 末,為 蜀 郡守,仁愛好教化。” 宋 蘇軾 《謝應中制科啟》:“然而才行之跡,無由而深知,委之於察舉,而要之於久長,所以為無失也。”
(三)、監察檢舉。
宋 曾鞏 《門下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制》:“夫綱轄之地與御史更相察舉,所以警官邪明憲度,而侍郎於左右省無不統理。” 宋 曾鞏 《申明保甲巡警盜賊》:“保甲之法,使五家為保,蓋欲察舉非違之事。”
釋義:
漢代選官制度。始于武帝時,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舉,經過考核合格即任以官職,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秀才等。是士大夫仕進的主要途徑。
相關詞語:
按兵不舉百端待舉百廢待舉百舉百全包舉宇內飆舉電至不勝枚舉不識抬舉拔山舉鼎百墮俱舉百凡待舉百廢具舉百廢俱舉百廢咸舉百舉百捷飆發電舉不遑枚舉不可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