讬喻
詞語 | 讬喻 |
---|---|
拼音 | tuō y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託諭”。謂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解釋:
(一)、亦作“ 託諭 ”。謂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假靈龜以託喻,寧掉尾於涂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觀夫興之託諭,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宋 程洵 《鍾山先生行狀》:“故其為文,指事析理,引物託喻,要以達意所欲言者。” 明 吳寬 《玉澗記》:“學道者守一身而忘萬物,凡口鼻耳目之屬,皆有所託諭。”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託喻不深,樹義不厚,不足以言興。”
相關詞語:
不可理喻不可言喻不言而喻罕譬而喻烘云讬月家喻戶曉借古喻今家喻戶習六尺之讬攀龍讬鳳徒讬空言托物陳喻沿門讬缽以古喻今引古喻今引喻失義喻之以理造端讬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