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刑
詞語 | 肉刑 |
---|---|
拼音 | ròu xí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也叫體刑。摧殘人的肉體的刑罰。中國古代有切斷肢體、割裂肌膚的墨、劓、剕、宮等。解釋:
(一)、殘害肉體的刑罰,古指墨、劓、剕、宮、大辟等。今泛指對受審者肉體上的處罰。
《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書聞,上悲其意,此歲中亦除肉刑法。” 張守節(jié) 正義:“《漢書·刑法志》云: 孝文帝 即位十三年,除肉刑三。”《唐律·名例》:“昔者,三王始用肉刑。” 長孫無忌 等疏:“肉刑:墨、劓、剕、宮、大辟。” 毛澤東 《論政策》:“對任何犯人,應(yīng)堅決廢止肉刑,重證據(jù)而不輕信口供。” 駱賓基 《可疑的人》二:“他在古廟里囚禁的時候,審問了三次,都是在深夜,而且第一次就受了嚴(yán)重的肉刑。”
釋義:
對人的肉體施以殘暴動作的刑罰:對犯人禁止使用肉刑。
造句:
1、 從人道的立場看,死刑像所有的肉刑,特別是現(xiàn)在又有所回頭的閹割刑一樣,是卑鄙無恥的,因為他們將人貶謫至今具有純粹肉體的生物。
2、 肉刑太討厭了,隨便挑一項都能被整成殘疾人,刑罰嚴(yán)重到這種程度,完全是破壞勞動力。
相關(guān)詞語:
肉中刺髀里肉生髀肉復(fù)生不知肉味白骨再肉臭肉來蠅當(dāng)刑而王遁天之刑凡夫肉眼繁刑重賦凡胎肉眼飛土逐肉肥魚大肉骨肉離散骨肉團(tuán)圓骨肉未寒骨肉相殘骨肉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