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
詞語 | 龜山 |
---|---|
拼音 | guī shā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山名。在 山東省 泗水縣 東北。《詩·魯頌·閟宮》“奄有 龜 蒙”唐 孔穎達 疏:“魯 境又同有 龜山、蒙山,遂包有極東之地。”唐 李白《紀南陵題五松山》詩:“龜山 蔽 魯國,有斧且無柯。”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浙江 又北逕 山陰縣 西,西門外百餘步,有怪山……其形似龜,故亦有 龜山 之稱也,越 起 靈臺 於山上。”(二)、山名。在 浙江省。
(三)、山名。在 四川省。宋 王象之《輿地紀勝·涪州》:“龜山 在 黔江 東岸之山,今州治據一小山,其形如龜。”
(四)、山名。在 福建省 將樂縣 東北。《大明一統志·延平府》:“龜山 在 將樂縣 北三里,山形如龜,宋 楊時 歸休於此,因號 龜山。”
(五)、山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漢陽城 東北,長江 之濱,與 武昌 之 蛇山 隔 江 相望。又稱 魯山、大別山。
(六)、山名。在 江蘇省 盱眙縣。相傳 禹 治 淮,獲水神 無支祁,鎮之 龜山 之下,即此。參閱《大平寰宇記·臨淮縣》。
(七)、山名。在 江蘇省 蘇州市 鄧尉山 北。
解釋:
(一)、山名。在 山東省 泗水縣 東北。
《詩·魯頌·閟宮》“奄有 龜 蒙 ” 唐 孔穎達 疏:“ 魯 境又同有 龜山 、 蒙山 ,遂包有極東之地。” 唐 李白 《紀南陵題五松山》詩:“ 龜山 蔽 魯國 ,有斧且無柯。”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 浙江 又北逕 山陰縣 西,西門外百餘步,有怪山……其形似龜,故亦有 龜山 之稱也, 越 起 靈臺 於山上。”
(二)、山名。在 浙江省 。
(三)、山名。在 四川省 。
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涪州》:“ 龜山 在 黔江 東岸之山,今州治據一小山,其形如龜。”
(四)、山名。在 福建省 將樂縣 東北。
《大明一統志·延平府》:“ 龜山 在 將樂縣 北三里,山形如龜, 宋 楊時 歸休於此,因號 龜山 。”
(五)、山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漢陽城 東北, 長江 之濱,與 武昌 之 蛇山 隔 江 相望。又稱 魯山 、 大別山 。
(六)、山名。在 江蘇省 盱眙縣 。相傳 禹 治 淮 ,獲水神 無支祁 ,鎮之 龜山 之下,即此。參閱《大平寰宇記·臨淮縣》。
(七)、山名。在 江蘇省 蘇州市 鄧尉山 北。
釋義:
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城北。海拔91米。前臨長江,北帶漢水,和武昌蛇山夾江對峙,形勢險峻。有禹功磯、禹王廟、摩崖石刻、望江亭、魯肅墓和向警予烈士墓等名勝古跡。
造句:
1、 宋儒楊龜山創立了東林書院。
2、 龜山島絕崖峭壁,碧海藍天。尤其是旭日初升時,光芒萬丈,氣象萬千,是蘭陽八景之首。
相關詞語:
挨山塞海安如泰山安如太山安若泰山巴山蜀水巴山夜雨拔地搖山拔山超海拔山蓋世拔山扛鼎跋山涉水白山黑水半壁江山寶山空回背山起樓逼上梁山表里山河冰山難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