絃誦
詞語 | 絃誦 |
---|---|
拼音 | xián sò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授《詩》、學《詩》,配弦樂而歌者為弦歌,無樂而朗讀者為誦,合稱“絃誦”。后即用以泛指授業、誦讀之事。《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鄭玄 注:“誦,謂歌樂也;弦,謂以絲播詩。”孔穎達 疏:“誦謂歌樂者,謂口誦歌樂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云絃謂以絲播詩者,謂以琴瑟播彼詩之音節,詩音則樂章也。”《舊唐書·音樂志一》:“三五之代,世有厥官,故 虞 廷振干羽之容,周 人立絃誦之教。”宋 蘇軾《潘推官母李氏挽詞》:“杯盤慣作 陶 家客,絃誦嘗叨 孟母 鄰。”清 戴名世《芥舟翁壽序》:“當 戴 氏之盛也,農服畎畝,士勤絃誦,恂恂禮讓,而家皆饒裕。”姚錫鈞《即事效湘綺樓體》:“絃誦喧中寂,河山刼后悲。”參見“弦誦”。相關詞語:
傳誦一時春誦夏弦觸目成誦耳聞則誦諷德誦功過目成誦家弦戶誦家傳戶誦家傳人誦口誦心惟口誦心維日誦五車涂歌邑誦循誦習傳晝耕夜誦一覽成誦傳誦不絕稱功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