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體
詞語 | 有體 |
---|---|
拼音 | yǒu t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謂有一定的形體。《易·繫辭下》:“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孔穎達 疏:“若陰陽不合則剛柔之體無從而生。以陰陽相合,乃生萬物,或剛或柔,各有其體。”南朝 梁 江淹《效阮公詩》之五:“同情淪異物,有體入無形。”(二)、猶得體。宋 蘇軾《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詔曰:‘寬嚴有體,邊人安焉。’公因作堂,以‘安邊’名之。”《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六年》:“帝謂大臣曰:‘梅摯 言事有體。’以為戶部副使。”
解釋:
(一)、謂有一定的形體。
《易·繫辭下》:“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 孔穎達 疏:“若陰陽不合則剛柔之體無從而生。以陰陽相合,乃生萬物,或剛或柔,各有其體。”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五:“同情淪異物,有體入無形。”
(二)、猶得體。
宋 蘇軾 《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詔曰:‘寬嚴有體,邊人安焉。’公因作堂,以‘安邊’名之。”《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六年》:“帝謂大臣曰:‘ 梅摯 言事有體。’以為戶部副使。”
釋義:
zhēn cǎo ㄓㄣ ㄘㄠˇ 榛草叢生的雜草。《后漢書·竇武傳》:“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 唐 杜甫 《畏人》詩:“門逕從榛草,無心待馬蹄。”
相關詞語:
莫須有墻有耳奧援有靈遍體鱗傷別有洞天別有風趣別有風味別有肺腸別有天地別有用心彬彬有禮不成體統不識大體包羅萬有卑身賤體卑身屈體膘肥體壯臂有四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