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惰
詞語 | 懈惰 |
---|---|
拼音 | xiè du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懈怠;懶惰;松軟疲困。解釋:
(一)、亦作“ 懈墮 ”。亦作“ 懈墯 ”。懈怠;懶惰。
《大戴禮記·盛德》:“古者以法為銜,以官為轡,以刑為筴,以人為手,故御天下數百年而不懈墯。”《呂氏春秋·求人》:“﹝ 禹 ﹞北至 人正 之國, 夏海 之窮, 衡山 之上, 犬戎 之國, 夸父 之野, 禺彊 之所, 積水 、 積石 之山,不有懈墮。”《淮南子·修務訓》:“侯王懈惰,后世無名。”《后漢書·趙熹傳》:“ 熹 內典宿衛,外干宰職,正身立朝,未嘗懈惰。”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三:“ 智高 聞之,由是懈惰不為備。”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凡讀書、交友、登臨,皆須全副精神應之,若當精神勞瘁之時,少一懈墮,反成窒礙,不可不慎。”
(二)、松軟疲困。
《素問·示從容論》:“四支懈墯,此脾精之不行也。”《靈樞經·寒熱病》:“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支懈惰不收,名曰體隋。”
釋義:
1.亦作"懈墮"。亦作"懈墯"。 2.懈怠;懶惰。 3.松軟疲困。
造句:
1、懈惰的馬路程遠,吝嗇的朋友遠。
2、六十歲,心氣始衰,善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
相關詞語:
避強擊惰常備不懈怠惰因循堅持不懈傾搖懈弛始終不懈夙夜匪懈無懈可擊孜孜不懈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恪勤匪懈夙夜不懈矜惰惰劣游惰隳懈勤勉不懈簡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