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幃
詞語(yǔ) | 桌幃 |
---|---|
拼音 | zhuō wéi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亦稱(chēng)“桌帷”。亦稱(chēng)“桌圍”。圍在桌子邊的裝飾物,多以布或綢緞做成。解釋?zhuān)?/h2>
(一)、亦稱(chēng)“ 桌帷 ”。亦稱(chēng)“ 桌圍 ”。圍在桌子邊的裝飾物,多以布或綢緞做成。
宋 洪邁 《夷堅(jiān)志補(bǔ)·鬼國(guó)母》:“鬼母導(dǎo) 楊 伏於桌幃,戒以屏息勿動(dòng)。”《紅樓夢(mèng)》第十四回:“一面又搬取傢伙:桌圍、椅搭、坐褥、氈席、痰盒、腳踏之類(lèi)。”《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當(dāng)下公子夫妻進(jìn)去,見(jiàn)堂屋里佛爺桌兒上換了簇新的黃布桌圍。”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黃 妻把從房里取出來(lái)的紅桌帷系在桌子的這一面。”
釋義:
桌幃,拼音是zhuō wéi,是指系在桌子四周做遮擋用的布或緞子。
相關(guān)詞語(yǔ):
詞語(yǔ)形式
熱門(mén)屬性詞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