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詩
詞語 | 六言詩 |
---|---|
拼音 | liù yán shī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每句六字的古體詩。相傳始于 西漢 谷永,一說 東方朔 已有“六言”詩。皆不傳。今所見以 漢 末 孔融 的六言詩為最早。至 唐 六言詩有古體、律體之分。六言詩體以格調蒼勁、渾樸為佳,但不甚流行。參閱 明 徐師曾《文體明辨·六言詩》、清 趙翼《陔馀叢考·六言詩》。解釋:
(一)、每句六字的古體詩。相傳始于 西漢 谷永 ,一說 東方朔 已有“六言”詩。皆不傳。今所見以 漢 末 孔融 的六言詩為最早。至 唐 六言詩有古體、律體之分。六言詩體以格調蒼勁、渾樸為佳,但不甚流行。參閱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六言詩》、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六言詩》。
釋義:
詩體名。全篇每句六字。相傳始于西漢谷永,一說東方朔也寫有六言詩,但都不傳。這種詩體不很流行。今所見六言詩以漢末孔融所作為最早。
造句:
1、元明清六言詩創作上歸于消沉,理論上開始把握到了六言詩體的特點。
2、六言詩起源于騷雅,在漢魏六朝成型,在唐代成熟,在宋代發展到高峰,并對其他詩歌樣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相關詞語:
一言堂薄唇輕言杯酒言歡閉口不言幣重言甘變色之言博聞辯言不茍言笑不堪言狀不可勝言不可言宣不可言喻不可言狀不恤人言不言而信不言而喻背惠食言悖言亂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