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
詞語 | 五岳 |
---|---|
拼音 | wǔ yu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我國歷史上的五大名山。解釋:
(一)、亦作“ 五岳 ”。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古書中記述略有不同。(1)指東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 華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鄭玄 注:“五岳,東曰 岱宗 、南曰 衡山 、西曰 華山 、北曰 恒山 、中曰 嵩高山 。”《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說同。《初學記》卷五引《纂要》:“ 嵩 、 泰 、 衡 、 華 、 恒 ,謂之五岳。”今所言五岳,即指此五山。(2)指東岳 泰山 、南岳 霍山 、西岳 華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爾雅·釋山》:“ 泰山 為東岳, 華山 為西岳, 翟山 為南岳, 恒山 為北岳, 嵩高 為中岳。” 郭璞 注:“﹝ 霍山 ﹞即 天柱山 。”按, 天柱山 在今 安徽 霍山縣 西北。《史記·封禪書》載 漢武帝 “登禮 灊 之 天柱山 ,號曰‘南岳’”。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五岳》則謂“南方 衡山 ,一名 霍山 ”。(3)指 泰山 、 衡山 、 華山 、 岳山 、 恒山 。《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日月食,四鎮、五岳崩。” 鄭玄 注:“五岳, 岱 在 兗州 、 衡 在 荊州 、 華 在 豫州 、 岳 在 雍州 、 恒 在 并州 。”《爾雅·釋山》:“ 河 南, 華 ; 河 西, 岳 ; 河 東, 岱 ; 河 北, 恒 ; 江 南, 衡 。” 郭璞 注:“ 岳 , 吳岳 。”
(二)、謂人的五官,指臉上的器官。
《明史·方伎傳·袁珙》:“嘗相 陶凱 曰:‘君五岳朝揖而氣色未開,五星分明而光澤未見,宜藏器待時。’”
(三)、道教謂五座仙山。即東岳 廣乘山 ,南岳 長離山 ,西岳 麗農山 ,北岳 廣野山 ,中岳 崑崙山 。見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引《道經》。
(四)、 周昭王 所鑄五劍的合稱。
南朝 梁 陶宏景 《刀劍錄》:“ 周昭王瑕 ……以二年歲次壬午鑄五劍,名五岳。銘曰:‘鎮岳上方’,古文篆書,長五尺。”
(五)、見“ 五岳 ”。
釋義: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名山。通常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一說南岳為霍山。
相關詞語:
五里霧挨三頂五捱三頂五拔十得五拔十失五博覽五車攢三聚五川渟岳峙攢三集五恩同山岳腹載五車九五之尊礪岳盟河連三接五連三跨五銘感五內目迷五色馬中關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