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
詞語 | 咽喉 |
---|---|
拼音 | yān hóu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咽和喉。(二)、比喻形勢險要的交通孔道:咽喉要地。
解釋:
(一)、咽與喉的并稱。
《后漢書·霍谞傳》:“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腸胃,已絶咽喉,豈可為哉!” 唐 姚合 《寄陜府內(nèi)兄郭冏端公》詩:“永晝吟不休,咽喉乾無聲。” 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六:“咽喉的外圍肌筋在發(fā)音時應(yīng)是極度緊張的。”
(二)、喻指扼要之處或關(guān)鍵部門。
《戰(zhàn)國策·秦策四》:“ 韓 ,天下之咽喉; 魏 ,天下之胸腹。”《史記·滑稽列傳》:“ 洛陽 有武庫、 敖倉 ,當(dāng)關(guān)口,天下咽喉。” 宋 陳亮 《酌古論·先主》:“ 夷陵 者, 荊州 之咽喉也。” 毛澤東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章第三節(jié):“因此,它們就不但在商品競爭上壓倒了 中國 的民族資本主義,而且在金融上、財政上扼住了 中國 的咽喉。”
釋義:
生理上指喉嚨,包括咽、食管上部、喉及氣管的通向胃和肺的通道,頸的前方上部緊接面頰的部分,也用以比喻形勢險要的交通孔道。
相關(guān)詞語:
餐風(fēng)咽露抵背扼喉扼喉撫背扼襟控咽拊背扼喉骨鯁在喉喉長氣短狼吞虎咽狼飡虎咽狼餐虎咽狼飧虎咽馬咽車闐撓喉捩嗓如鯁在喉食不下咽鐵板歌喉吞言咽理咽苦吐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