藹藹
詞語 | 藹藹 |
---|---|
拼音 | ǎi ǎ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a式詞語 |
意思:
(一)、形容樹木茂盛。(二)、形容昏暗。
解釋:
(一)、茂盛貌。
晉 陶潛 《和郭主簿》之一:“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 唐 楊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圣廟堂碑文》序:“ 龜城 藹藹,煥繁霞於百尺之樓。” 清 金農 《游晉祠》詩:“藹藹長生樹,泠泠難老泉。”
(二)、盛多貌。
《詩·大雅·卷阿》:“藹藹王多吉士。”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讒夫藹藹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晉 陸機 《艷歌行》:“藹藹風云會,佳人一何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藹藹多士,發言盈庭。”
(三)、(香氣)濃烈貌。
《楚辭·劉向<九嘆·愍命>》:“懷椒聊之藹藹兮,乃逢紛以罹詬。” 王逸 注:“藹藹,香貌。”
(四)、溫和貌;和氣貌。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詩:“藹藹春候至,天氣和且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四》:“遇學師 趙 ,相見藹藹。”
(五)、云霧彌漫貌。
南朝 宋 鮑照 《采桑詩》:“藹藹霧滿閨,融融景盈幕。” 元 揭傒斯 《山水卷》詩:“稍稍云木動,藹藹煙烽亂。” 清 唐孫華 《閑居寫懷》詩之七:“藹藹玉生煙,霏霏山出云。”
(六)、暗淡、昏昧貌。
《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 李善 注:“藹藹,月光微暗之貌。” 南朝 梁 王僧孺 《與司馬治書同聞鄰婦夜織》詩:“藹藹夜庭廣,飄飄曉帳輕。” 明 何景明 《白菊賦》:“簷蕭蕭以下月,庭藹藹而降霜。”
釋義:
藹藹,古漢語常用詞匯。形容眾多的樣子或是幽暗的樣子。
造句:
1、 林木青青,蒼煙藹藹,林煙深處,似有一個窈窕秀麗的影子,縱劍飛舞,繡衣如雪,身周寒煙淡淡,有如輕紗籠體,俄而回眸顧盼,淺淺笑容里透著無盡凄迷。
2、 愛情往往讓人奮不顧身,直到藹藹老矣。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