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文
詞語 | 篆文 |
---|---|
拼音 | zhuàn wén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漢字字體。解釋:
(一)、篆體字。
《后漢書·張衡傳》:“ 陽嘉 元年,復(fù)造候風(fēng)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唐 李白 《獻從叔當(dāng)涂宰陽冰》詩之二:“落筆灑篆文,崩云使人驚。”《鏡花緣》第四八回:“ 苦花 道:‘我看此碑都是篆文,一字不識,誰見什么天榜?’”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這一對銅花缽大約是三五百年前的舊物,身上各有一條龍和一個太陽,底上鑄有篆文‘內(nèi)用’二字。”
釋義:
篆文是大篆、小篆的統(tǒng)稱。大篆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fā)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
造句:
1、 那頑石亦曾記下他這幻相并癩僧所鐫的篆文,今亦按圖畫于后。
2、 “熊貓守護使”五個字用古老的篆文書寫,這是中國一種非常古老的文字。
相關(guān)詞語:
百代文宗表面文章博文約禮不立文字不文不武班馬文章半文半白半文不白秉文兼武秉文經(jīng)武不名一文不直一文才兼文武粗通文墨出文入武大塊文章道德文章地下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