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體
詞語 | 名體 |
---|---|
拼音 | míng tǐ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名位與身分;名義與體統(tǒng)。解釋:
(一)、名位與身分;名義與體統(tǒng)。
《后漢書·獨行傳序》:“以其名體雖殊,而操行俱絶,故總為《獨行篇》焉。”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玄伯 剛簡,大存名體。志在高構(gòu),增堂及陛?!?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一:“汝先王及今王曏事朝廷甚謹,由汝輩羣下妄加之名號,遂使得罪于朝廷……今若能悔過從善,出于款誠,名體俱正,當(dāng)相為奏之,庶幾朝廷或開允耳?!?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親疏有倫,名體歸正?!?/p>
釋義:
1.名位與身分;名義與體統(tǒng)。
相關(guān)詞語:
按名責(zé)實榜上無名變名易姓遍體鱗傷不成體統(tǒng)不可名狀不名一錢不識大體不務(wù)空名卑身賤體卑身屈體膘肥體壯必也正名兵出無名不名一格不名一文稱體載衣馳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