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
詞語 | 外甥 |
---|---|
拼音 | wài she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姐姐或妹妹的兒子。(二)、〈方〉外孫。
解釋:
(一)、姐或妺的兒子。某些地區(qū)亦稱外孫為外甥。
《后漢書·種暠傳》:“時(shí) 河南 尹 田歆 外甥 王諶 ,名知人。” 唐 杜甫 《奉送二十三舅錄事之?dāng)z郴州》詩:“賢良?xì)w盛族,吾舅盡知名。 徐庶 高交友, 劉牢 出外甥。”《儒林外史》第五回:“舍妹歿了,你若另娶一人,磨害死了我的外甥,老伯老伯母在天不安,就是先父母也不安了。”按,亦作外生。參見“ 外甥女 ”。
釋義:
甥子是稱呼用語,將自己姊姊和妹妹的男兒子稱為甥男,如是女兒子,則稱為甥女,對(duì)應(yīng)稱呼:姨媽—姨爸/舅爸—舅媽。外甥有以下意思。甥子。姊妹嫁給姊兄、妹弟,其子為甥子,但不同姓,所以稱外甥。夫甥。男外女內(nèi)。老公又叫外子,姑子為外姊妹,老公的甥子所以叫外甥子。又叫夫甥,婆家甥子。甥子。古代女子稱姊妹為兄弟。女子稱姊姊為兄兄。女子稱妹妹為弟弟。女子稱姊夫?yàn)樾址颉E臃Q妹夫?yàn)榈芊颉9糯臃Q姊妹之子為侄子,又稱女侄,外侄,姨侄,姨甥,外甥等。妻甥。古代女子稱姊妹之子為甥子,所以跟著老婆叫,老婆怎樣叫自己就怎樣叫。妻甥。連襟兄弟的孩子叫襟侄,所以叫侄子,但不是本家的侄子所以又叫外侄、姨侄、姨甥、內(nèi)甥、襟侄、外甥。妻侄。妻子稱外來女,妻子的母親為外母,姊妹兄弟可以是為外兄弟也可以是外姊妹,有時(shí)候姊妹之間稱兄弟,有時(shí)候兄弟之間稱姊妹,所以妻子的侄子可以為外侄、外甥。內(nèi)侄的另一種稱呼。即內(nèi)子的侄子。甥女。甥女以后要嫁人,不是姐姐本家人,關(guān)系更遠(yuǎn),所以叫外甥。意思外面的甥兒。甥子。甥子成為上門女婿,不是姐姐本家人,關(guān)系更遠(yuǎn),所以叫外甥。意思外面的甥兒。
造句:
1、 我的小外甥女琳琳,今年三歲了,長(zhǎng)得挺好看。紅撲撲的小臉上嵌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張櫻桃小嘴,一笑起來,小臉就像一朵盛開的花。
2、 外甥小小年紀(jì),寫起文章來卻能文不加點(diǎn),一氣呵成。
相關(guān)詞語:
門外漢安內(nèi)攘外昂首天外昂頭天外八荒之外暴內(nèi)陵外超然物外超然象外超以象外吃里爬外馳名中外徹里徹外徹里至外徹內(nèi)徹外吃里扒外崇洋媚外出于意外出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