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詞語 | 青皮 |
---|---|
拼音 | qīng p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方〉∶流氓;無賴青皮訟棍即青梅,龍腦香科的一種植物( Vatica astrotricha ),木材堅硬沉重,百年不腐,是造船、建筑、制作家具的優良用材柑橘的未成熟果皮或幼果,入藥,用于疏肝破氣,散結化滯解釋:
(一)、青色外皮,青色表層。
晉 王嘉 《拾遺記·瀛洲》:“有樹名影木,日中視之如列星,萬歲一實,實如瓜,青皮黑瓤,食之骨輕。” 唐 李咸用 《石版歌》:“云根劈裂雷斧痕,龍泉切璞青皮皴。”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又往溪邊尋了兩塊石頭,砸下松針外面的青皮。”
(二)、特指青橘皮,即橘之未黃而色青者。可入藥。
《說郛》卷七五引 宋 韓彥直 《橘錄·入藥》:“橘皮最有益於藥,去盡脈則為橘紅,青橘則為青皮,皆藥之所須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橘》:“青橘皮古無用者,至 宋 時醫家始用之……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
(三)、借指不成熟,幼稚。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們走進門,一個青皮后生子滿臉堆笑,趕出來歡迎。”
(四)、桑皮紙。借指布告。
《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憶昭樓洪楊奏稿》:“見有三人,頭紥紅布,手執短刀,出城往各米行諭話,不許閉歇,米價不許抬高。倘有糧草不敷,即出現錢糴買,決不硬賒。并有青皮一條,各店掛貼。”
(五)、方言。無賴的俗稱。
《文明小史》第三回:“這里頭不但全是考童,很有些青皮、光棍附和在內。” 魯迅 《書信集·致王冶秋》:“這里的有一種文學家,其實就是 天津 之所謂青皮,他們就專用造謠,恫嚇,播弄手段張網,以羅致不知底細的文學青年,給自己造地位。”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臉孔》:“一個 天津 青皮模樣的人,滿臉橫肉,懷里抱著一個十六七歲的青年學生正在貼臉。”
釋義:
1.青色外皮﹐青色表層。 2.特指青橘皮﹐即橘之未黃而色青者。可入藥。 3.借指不成熟﹐幼稚。 4.桑皮紙。借指布告。 5.方言。無賴的俗稱。
造句:
1、他那光溜溜的腦袋在太陽下晃動著,一片青皮越發閃亮、耀眼。
2、桃李花開,白面書生做春夢;梧桐葉落,青皮光棍打秋風。
相關詞語:
刮地皮卷地皮白璧青蠅白發青衫白飯青芻敗鼓之皮半青半黃豹死留皮碧海青天白齒青眉白帢青衫白日青天鼻青額腫鼻青臉腫鼻青眼烏鼻青眼腫鼻青眼紫鼻塌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