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
詞語 | 昭君 |
---|---|
拼音 | zhāo jū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漢 南郡 秭歸(今屬 湖北省)人,名 嬙,字 昭君 晉 避 司馬昭 諱,改稱為 明君,后人又稱 明妃。元帝 宮人。竟寧 元年,匈奴 呼韓邪 單于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以結和親,她自請嫁 匈奴。入 匈奴 后,被稱為 寧胡閼氏。生一男。呼韓邪 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成帝 又命她從胡俗,復為后單于的閼氏。生二女。卒葬于 匈奴。現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南有 昭君 墓,世稱青冢。她的故事成為后來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流行題材。參閱《漢書·元帝紀》及《匈奴傳》、《后漢書·南匈奴傳》。解釋:
(一)、漢 南郡 秭歸 (今屬 湖北省 )人,名 嬙 ,字 昭君 晉 避 司馬昭 諱,改稱為 明君 ,后人又稱 明妃 。
元帝 宮人。 竟寧 元年, 匈奴 呼韓邪 單于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以結和親,她自請嫁 匈奴 。入 匈奴 后,被稱為 寧胡閼氏 。生一男。 呼韓邪 死,其前閼氏子代立, 成帝 又命她從胡俗,復為后單于的閼氏。生二女。卒葬于 匈奴 。現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南有 昭君 墓,世稱青冢。她的故事成為后來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流行題材。參閱《漢書·元帝紀》及《匈奴傳》、《后漢書·南匈奴傳》。
釋義:
1.漢南郡秭歸(今屬湖北省)人,名嬙,字昭君晉避司馬昭諱,改稱為明君,后人又稱明妃。元帝宮人。竟寧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以結和親,她自請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稱為寧胡閼氏。生一男。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從胡俗,復為后單于的閼氏。生二女。卒葬于匈奴?,F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稱青冢。她的故事成為后來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流行題材。參閱《漢書.元帝紀》及《匈奴傳》﹑《后漢書.南匈奴傳》。
造句:
1、 經歷了雪飄的洗禮的桃花顯得更艷麗了,更水靈了。昭君不敢和桃花比臉容,西施不能和桃花賽皮膚。田園詩人陶潛筆下的桃花源記,借用桃花反映平和恬靜的,人間那種沒有戰爭暴力和欺詐的淡雅的生活方式,也是對桃花品格的極度贊美。
2、 昭君的寬容讓戰爭停止,讓兩國永保安寧;父親的寬容讓夫妻之間相互理解,讓鄰里之間和諧相處,真的是寬容的博大。我們不是常說以和為貴,何為貴?貴在寬容,貴在和諧!
相關詞語:
清君側避君三舍不按君臣博物君子臭名昭著臭名昭彰大雅君子跌宕昭彰讀書君子惡跡昭著耳目昭彰惡跡昭著二三君子逢君之惡國無二君君命無二君辱臣死君子固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