讎敵
詞語 | 讎敵 |
---|---|
拼音 | chóu d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讐敵”。仇人;敵人。解釋:
(一)、亦作“讐敵”。仇人;敵人。
《晏子春秋·問上五》:“災害加于諸侯,勞苦施于百姓,故讐敵進伐,天下不救。”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讎敵,惡之如鴟梟。” 唐 元稹 《放言》詩之一:“眼前讎敵都休問,身外功名一任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毛西河》:“謂 西河 奴視 朱子 ,幾同讎敵。”
釋義:
1.亦作"讎敵"。 2.仇人﹔敵人。
造句:
1、 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讎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
2、 其時同鄉劉氏與睢陽人李永為讎敵,典韋便為劉氏報怨。
相關詞語:
一人敵表里受敵八面受敵報讎雪恨背腹受敵出敵不意出敵意外大敵當前敵愾同仇敵不可假敵不可縱敵國通舟敵國外患敵惠敵怨敵力角氣敵王所愾敵眾我寡地丑力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