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斲
詞語 | 雕斲 |
---|---|
拼音 | diāo zhuó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 雕斵 ”。亦作“ 雕斫 ”。 1.刻削。 南朝 梁 鮑照 《山行見孤桐》詩:“幸愿見雕斵,為君堂上琴。”《周書·武帝紀下》:“雕斵之物,并賜貧民。” 清 吳偉業 《歸云洞》詩:“歸云何孱顏,雕斲自太古。”(2).刻意修飾文辭。 唐 柳宗元 《復杜溫夫書》:“吾雖少,為文不能自雕斵,引筆行墨,快意累累,意盡便止。” 鄭振鐸 《中國俗文學史》第一章:“她未經過學士大夫們的手所觸動……所以還是未經雕斲的東西,相當的粗鄙俗氣。”(3).猶矯飾。 宋 王安石 《寶文閣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貪者矜焉,而非雕斫以為廉;所不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矯抗以為勇。”彫斲:1.雕琢,鏤刻。《北史·周紀下·武帝》:“其路寢、 會義 、 崇信 、 含仁 、 云和 、 思齊 諸殿等,農隙之時,悉可毀撤。彫斲之物,并賜貧人。繕造之宜,務從卑樸。”斲,一本作“ 斵 ”。(2).引申指矯飾。 宋 王安石 《寶文閣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為廉;所不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矯抗以為勇。”(3).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三歲依門下,千秋嘆道東,經營慚小技,彫斲冀良工。”解釋:
(一)、亦作“ 雕斵 ”。亦作“ 雕斫 ”。
1.刻削。 南朝 梁 鮑照 《山行見孤桐》詩:“幸愿見雕斵,為君堂上琴。”《周書·武帝紀下》:“雕斵之物,并賜貧民。” 清 吳偉業 《歸云洞》詩:“歸云何孱顏,雕斲自太古。”
(二)、刻意修飾文辭。
唐 柳宗元 《復杜溫夫書》:“吾雖少,為文不能自雕斵,引筆行墨,快意累累,意盡便止。” 鄭振鐸 《中國俗文學史》第一章:“她未經過學士大夫們的手所觸動……所以還是未經雕斲的東西,相當的粗鄙俗氣。”
(三)、猶矯飾。
宋 王安石 《寶文閣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貪者矜焉,而非雕斫以為廉;所不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矯抗以為勇。”
(四)、彫斲:1.雕琢,鏤刻。《北史·周紀下·武帝》:“其路寢、 會義 、 崇信 、 含仁 、 云和 、 思齊 諸殿等,農隙之時,悉可毀撤。彫斲之物,并賜貧人。繕造之宜,務從卑樸。”斲,一本作“ 斵 ”。
(五)、引申指矯飾。
宋 王安石 《寶文閣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為廉;所不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矯抗以為勇。”
(六)、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三歲依門下,千秋嘆道東,經營慚小技,彫斲冀良工。”
釋義:
1.亦作"雕斵"。亦作"雕斫"。 2.刻削。 3.刻意修飾文辭。 4.猶矯飾。
相關詞語:
禪世雕龍雕蟲小技雕肝琢腎雕蚶鏤蛤雕闌玉砌雕梁畫棟雕心雁爪雕玉雙聯雕章鏤句雕章繪句雕章縟彩雕章琢句雕蟲小藝雕蟲篆刻雕風鏤月雕肝鏤腎雕肝掐腎雕肝琢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