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
詞語 | 童謠 |
---|---|
拼音 | tóng yá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有韻的詩歌形式的兒童故事在兒童中間流行的歌謠,形式比較簡短解釋:
(一)、兒童傳唱的歌謠。舊時認為能預示世運或人事。
《左傳·僖公五年》:“八月甲午, 晉侯 圍 上陽 。問於 卜偃 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公曰:‘何時?’對曰:‘童謡曰:“丙之晨,龍尾伏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后漢書·方術傳上·許楊》:“明府今興立廢業,富國安民,童謡之言,將有徵於此。” 晉 葛洪 《抱樸子·勖學》:“夫童謡猶助圣人之耳目,豈況《墳》《索》之弦博哉?”《三國演義》第九回:“ 卓 問 李肅 曰:‘童謡主何吉兇?’”
釋義:
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2008年6月7日,童謠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造句:
1、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2、 追尋著兒時童謠的印跡,鄉間夜晚月朗星疏的農家院落,月下地面的樹影,互相打鬧嬉戲中高歌“月亮光光,滿院香香”的美好記憶,鉤沉起流傳于鄉間俚俗中老掉牙的關于天狗吃月亮的古老神話,這足以讓我的心里陶醉,我的思緒飛揚!
相關詞語:
白叟黃童齒豁頭童二童一馬反老還童返老還童返老歸童鶴發童顏黃童白叟黃童白顛黃童皓首金童玉女牛童馬走騃童鈍夫卻老還童山童石爛童牛角馬童山濯濯童顏鶴發